清澈江水汩汩東流,兩岸江堤綠樹林立,這番詩意景象,在昔日“黑臭河”童王河的河畔出現。童王河的改變,得益于我區為轄區53條河流制定的“一河一案”。日前,記者從區治水辦獲悉,今年底前全區基本消除劣五類水。
每條河的“病情”和“病因”不同,因河制宜,方能顯現效果。我區對轄區內的每條河流進行了地毯式排摸,逐條進行匯總登記,再組織多方力量,制定“一河一案”實施方案表,讓每條河都有了自己的“病歷卡”,方便對癥下藥。
童王河全長567米,流經我區曾經最大的“城中村”仇畢社區。21年前開始,隨著村里的人口增多、工業企業興起,童王河不斷受到侵蝕和污染,河道越變越窄,水體變黑發臭。這樣一條“黑臭河”,要如何摘掉黑臭的帽子?作為中心城區,我區將治水和加速“三改一拆”、城中村改造和市場改造提升結合起來,倒逼區域經濟轉型升級,“治轉改同步”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心城區治水的新路。
經過排摸,童王河整治任務清單很快被列出。根據清單對癥下藥,我區針對采取垃圾清理、河道疏浚、生態治理等手段進行綜合治理,先后拆除涉河違法建筑、改造城中村、清理整頓沿河污染企業,采用光催化生態綜合修復技術對水體進行修復,最終促成助推童王河從臭水溝到景觀樣板河的“華麗轉身”。
問題在水里,根子在岸上,關鍵在機制。為落實“一河一案”,我區實施“河長”制,請區、街道和部門領導擔任“河長”,每位“河長”作為所負責河流的第一責任人,對河道管理范圍內的污染防控、水質改善、養護保潔、監督執法、違建控制等負領導責任,將治水成效與領導干部實績評價體系掛鉤。
源頭化截污護清水保證了治水實效。據介紹,今年我區將繼續深入實施“一查五整治”專項行動,通過加強排污口動態巡查和整治、建立完善全區管網檔案,進一步開展餐飲企業排污、涉水違建、老舊住宅小區雨污分流和建筑工地舊廠房、城中村及公寓樓治理等五大行動。對全區1000多家餐飲企業進行分級細化管理,將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堂也逐漸納入到排查整治范圍。此外,今年還將對22座截污井實施改造工程,進一步提升截污效果。
三分靠治、七分靠養,立體化保養才能讓河水長流長清。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區有44條河道、82.2萬平方米的水域實施了水質日常維護提升工作。今年,我區將全面推進內河生態治理工程,計劃對第一輪即將到期的16條水質維護河道進行治理效果評估,并根據需要拓展范圍進行新一輪的河道水質維護治理招投標,下月起還將對轄區10條河流進行疏浚。
在去年岸綠覆蓋1.55萬平方米的基礎上,今年我區還將通過綠化增彩、豐富品種、精細養護等手段,實現沿岸綠化提質增效。努力實現河岸設施提升全覆蓋,做好河坎、欄桿等設施改造工程,提升河道景觀水平,年底前實現我區河岸欄桿全面進行改造提升。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