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型生物過濾壩是一種結合物理攔截與生物凈化功能的創新水處理技術,主要用于水產養殖尾水、農業面源污染等場景的治理。
以下從技術原理、應用案例及優勢特點等方面綜合分析:
一、技術原理
1. 物理攔截與生物降解結合
可再生型生物過濾壩通過多層濾料(如親水性立體纖維絲、天然脫氮填料)截留懸浮顆粒,同時為微生物提供棲息環境,分解有機污染物并吸附轉化氮、磷等營養元素。例如,歐保改進型“三池兩壩”系統通過沉淀池、接觸氧化池和兩級再生濾壩協同作用,實現污染物梯度降解。
2. 微生物膜與水生植物協同
可再生型生物過濾壩內形成的生物膜通過“好氧-缺氧-厭氧”狀態實現硝化反硝化脫氮功能,同時壩體上方種植的水生植物根系深入濾料,進一步吸收有機物及氮磷,防止藻類過度滋生。
3. 可再生濾材與長效設計
如ZIPBIO-ZS技術采用不銹鋼框架結構模塊式壩體,濾材可定期清理回用,設施使用壽命超過10年,降低維護成本。
二、應用案例
1)水產養殖尾水治理
重慶墊江某水產養殖場采用“生態溝渠+魚菜共生”技術,結合多級沉淀池和過濾壩,有效凈化養殖尾水,成為健康養殖示范點。
西班牙部分農場通過再生農業理念,將動物融合與生態溝渠結合,恢復土壤和水體生態。
2)工藝升級與傳統模式優化
傳統“三池兩壩”因占地面積大、濾料易堵塞等問題受限,歐保改進三池兩壩系統。
該系統通過采用可再生型生物過濾壩優化濾壩結構和曝氣方式,占地面積減少35%以上,運行成本降低。
3)與其他生態技術結合
例如,某試驗基地通過超級水生植物(如蘆葦、伊樂藻)與微生物菌落協同凈化污水,其低成本和高效率為過濾壩技術提供了生物強化的新思路。